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与人顺利沟通呢?或者说与人沟通有没有什么秘诀呢?笔者认为,在沟通中应该注意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态度要真诚,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当你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别人的时候,别人才会以同样真诚的心与你交流。当然,这还要掌握好谈话的火候,也就是“度”。怎样掌握呢,就是要仔细观察与你交流的对方反应,是心不在焉,还是仔细聆听,从对方身上得到的信息,就是你交流的成与败的关键,也是你调整沟通方式的重要依据。二是沟通的语境要松紧有度。交流就是双方之间的沟通,不可一味地只说自己的观点,要注意松紧有度,这包括说话的语速,句与句之间的空隙时间,留给对方说话的时间等等。三是要有适当的肢体语言,交流中适时地出现肢体语言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会为我们的交流添加更多的色彩,也更丰富你们的谈话内容。当然,前提是你所使用的肢体语言是正确的、善意的,所以前提要先了解肢体语言的正确使用方法。四是微笑,这是沟通当中最厉害的武器,不管在什么场合与什么人交流,适时的微笑都会展现出你的真诚与友好。
在刺激和回应之间,人有选择的权利。选择的自由包括人类的四种天赋:
所有人能够控制的的资源只有时间和金钱两个,人脉是一个我们无法控制的资源。走过你还愿意回头看你的人可以称为“贵人”。我们为什么期待人脉,我们希望在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得到帮助,首先你需要证明你能够帮助别人。
要想达到目标,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往这三个桶投入时间和金钱。回首过去一周,自己往以上三个桶中是否投入了时间和金钱。只有往第二和第三个桶投入才算是投资自己,往第一个桶投入时间和金钱会消耗自己。
赵老师投入原则:
- 时间:一周70小时,花费最多时间在社交上——客户、学生、家人的联系;运动10-15小时;读书5小时/week;剩余休闲娱乐,研究美食,学做饭;
- 上面的投入规划践行了将资源投入到第二个桶和第三个桶的原则。比如寻找客户的过程是培养人脉的过程,以后可能对自己的事业和使命有帮助。
- 金钱:花钱买一个课程,自己上或者让橘子上,投资第二、三个桶。
如何和年轻人沟通:去读他们推荐的书,年轻人无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转而去和比他们多工作3-5年的人聊天。
如何确保时间和金钱放在三个桶中:
如何让三个桶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任正非给华为定下的目标:
- 多产粮食:着眼于短期,多产出
- 增加土地肥力:建立企业良好的公司文化,着眼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既要产出的金蛋,有要保护产生金蛋的鹅。如果想要成为财务自由的人,就需要有本金,也需要有工作的能力。
思维定式就像我们戴的眼镜,会对我们对外界的真实事物的认知产生偏差。思维定式是可以转变的。
人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
A和B的差别在于距离:人对外界的刺激能够做出正确的回应,我们拥有选择的自由。我们可以使用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和独立意志来获得选择的自由。
以研二同学找工作为例:应该为寻找自己的喜欢的工作付出积极的努力,咨询更多的相关人员了解公司的情况。
减肥:减肥过程中,如果朋友约聚餐,如果选择参加,应该做出正确的反应,比如第二天去健身房多跑几公里。
关注圈和影响圈:不要想要去控制没办法控制的事情,关注能够做的事情,持续的说到做到能够影响的事情。
实验室项目还没结束所以导师不放实习,但是周围人很多已经开始实习,我要怎么做?
基本原则:每个人拥有选择的自由且能够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思维定式:
抵效能 | 高效能 |
---|---|
我无法决定自己的人生 | 我可以做出选择并为此负责 |
主动过程:
如果自己不做规划,外界环境或者身边的人会给我们投射他们的意愿,所以我们要积极主动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假如你正在参加自己的葬礼,想象现场的情景、你希望亲朋同事会对你有怎样的评价,思考下面的问题。
反思现在
展望未来
确认目标
拆解落实
思维定式是行为和态度的源头。我们越是认识到思维定式、地图,或者假定以及经验在我们身上的影响力就越是能够对自己的思维定式负责,懂得审视它,在现实中检测它,并乐于聆听和接受别人的看法,从而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客观的看法。
原则如灯塔,是不容动摇的的自然法则。有人根据自己的经历建立思维定式,然后借此来观察自己的生活和人际关系,这只是一种“主观的事实“。只有“灯塔”式指引人类成长和幸福的原则才是“客观的事实”。
原则不是价值观。一群强盗可以有相同的价值观,但却违背了善良的原则。唯有尊重正确原则才能认清真相。一个人的思维定式越是符合这些原则,就越能正确而高效的生活。
个人魅力论号称能让人跨过事物成长的过程,迅速而轻松的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关系的圆满人生。这是一种华而不实,”暴发户“式的论调,无异于鼓励不劳而获,即便获得所谓的成功,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人生包含了许多成长和进步阶段,必须循序渐进。自然的成长过程不容违背、忽略或缩短,那只会让你平添失败和挫败感。如果学生不肯发问,不肯暴露自己的无知,那么绝对学不到东西,也就不能有长进。承认自己的无知往往是求知的第一步。
许多主管试图通过激昂的演说、微笑训练或者外界干预、收购以及善意或恶意的并“购买”一种新的企业文化,但却忽略了玩弄权术会让信任度下降的事实。这是一种不尊重和遵守自然原则和成长历程的行为,而这这正是高度互信的企业文化的基础。
如果你力量的来源——体型、力气、职位、权威、学历、地位、身份、外表或者过去的成就——发生变化甚至不复存在,那该怎么办?如果我当年成熟一点,就会依靠自己的力量——我自己对分享和成长的理解以及爱和养育的能力——让女儿决定要不要分享玩具。
教导孩子需要因时制宜,在关系和气氛紧张的时候,教导会被视为一种评判或否定;在关系融洽的时候,在私下对孩子进行循循善诱效果会加倍。只有真正经历过拥有,才会真正懂得分享。教育孩子应该有充分的耐心让他们体会拥有的感觉,同时用足够的智慧告诉他们付出的价值,另外还要以身作则。
许多人向成功人士请教其成功背后的秘诀,不外乎如何能立竿见影、立收解决自身难题的方法。有这样想法的人,就有提供这类答案的人。个人魅力论认为一定有更加效率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但有没有可能问题并不在于效率?以更短的时间完成更多的工作真的有用吗?是不是可以看的更加深入、透彻一些,比如那些足以影响对时间、生命与自我看法的思维定式?我们需要新的、更深层次的思想水平,即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而外”的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关系。
”从内而外“意思是从自身做起,甚至更彻底一点,从自己的内心做起,包括自己的思维定式、品德操守和动机。如果你想拥有美好的婚姻,那么就做一个能产生助力而非阻力的人,不要一味的强求对方。如果你希望青春期的子女更加听话,更讨人喜欢,那就先做一个言行一致、充满爱心且懂得体谅的父母。如果你希望在工作上享有更多的自由和自主,那么先做一个更负责尽职的员工。如果你不希望才华不被淹没,那么先修养自己的基本品德。
由内而外的观点认为个人领域的成功必须要先于公共领域的成功。把个人魅力置于品德之上,妄图在自我完善之前完善人际关系都将徒劳无功。由内而外是一个持续的更新过程,以主宰人类成长和进步的自然法则或者原则为基础,是螺旋上升的,他让我们不断进步,直到实现独立自强和有效的互赖。
由外而内的思维定式还会让人自怨自艾,固步自封,并将此归咎于他们和环境的缺陷。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
习惯的养成就像火箭升空,“起飞“需要极大的努力,然而一旦脱离了引力的束缚,就会迎来广阔的自由天地,创造出高效能所必须的凝聚力和秩序。
改变习惯的过程很难受,毕竟习以为常的事物能给人安全感。但为了追求一生的幸福和成功,暂时牺牲眼前的安适和利益,也是值得的。经过一番努力与牺牲换来的果实,将更为甜美。通过知识、技巧和意愿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突破多年的思维定式的伪保护,使个人和人际关系效能更上一层楼。
”成熟模式图“即人类成长的三个阶段,分别为依赖期、独立其和互赖期:
依赖期的人靠别人实现愿望,独立期的人单枪匹马打天下,互赖期的人群策群力实现最高成就。情感上无法独立的人,其价值和,安全感都来自别人的看法,一旦无法取悦别人便会极度沮丧。情感上独立的人信心十足,能自我管理,不因他人好恶而影响自我评价。真正的独立的品德让我们行事主动,摆脱了对别人和环境的依赖,是值得追求的自由目标,但仍不是高效能人生的终极目标。
互赖是一个更加成熟和高级的概念。生理上互赖的人可以自力更生,但也明白合作会比单干更有成效;情感上互赖的人,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但也知道爱心、关怀和付出的必要性;智力上互赖的人懂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独立的人才能选择互赖,尚未摆脱依赖的人则无此条件。
从依赖到独立,可以实现个人领域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可以实现公共领域的成功。
效能应该包含两个因素——产出和产能(生产的资料或能力),效能在于产出和产能的平衡。高效能能够帮助你更加高效的利用资产。
高效能人士 | 低效能人数 |
---|---|
积极主动:积极主动的人绝不浅尝辄止。他们直到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做出的选择总是基于原则和价值观,而不是基于情绪或者周围条件。积极的人是变化的催生者。 | 消极被动:消极的人不愿意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他们总觉得自己是受害者——收到周围环境、自己过失和他们的拖累。他们不把自己当作生活的主人。 |
以终为始(先定目标后有行动)。个人、家庭、团队、组织通过创造性的构思设计自己的未来,他们对于任何项目,无论大小,也不管是个人的还是团队的,都下定决心完成。他们标识并献身于自己生活中重要的原则、人际关系和目标。 | 不定目标就行动。他们缺乏个人愿景,没有目标。他们不思考生活的意义,也不愿制定使命宣言。他们的生活总是遵循社会流行的,而不是自己选择的价值观。 |
要事第一。以要事为先的人总是按照事物重要性的顺序来安排生活并付诸实践。无论情势如何,他们的生活总是遵循自己珍视的原则。 | 不重要的事先做。他们总是在应付各种危机。他们之所以无法关注最重要的事物,是因为他们总纠缠于周围环境、过去的事情或人间是非。他们陷入成堆的琐事,被紧迫的事物弄得团团转。 |
双赢思维。有双赢思维的人能够在交往中寻求双方获利、相互尊重。他们基于到处是机遇和富足的心态,基于”我们“而不是”我“,来进行思考。他们总是通过为情感账户充值来建立和他人的互信关系。 | 非赢即输。他们报的是匮乏心态,把生活看作是一个零和游戏。他们不善于和他们沟通,总是从感情账户提款,结果是时时提防他们,陷入对抗的心理。 |
知彼解己(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的理解)。当我们怀着理解别人,而不是为了回答对方问题去聆听时,我们就能真正地沟通并建立友谊。这时再坦述己见、争取理解就很自然,也容易多了。理解别人需要的是体谅,而争取别人理解需要的是勇气。效能在于这两者的平衡或适当的结合。 | 先寻求别人的理解。他们并未理解对方就开始讲述自己的观点,完全基于自己的经验或动机。他们不先对问题做出诊断就开出处方。 |
统合综效。统合综效的人与对方合作,寻求第三变通方案。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而是第三种更好的解决方案。统合综效的基础、赞赏甚至庆贺彼此间的差异。它是某种创造性的合作,1+1>2 | 妥协、争斗或逃避。低效能人士相信总体小于部分之和。他们试图在自己的形象中克隆别人。他们把自己和他们的差异当作威胁。 |
不断更新(磨刀不误砍柴功)。高效能人士不断的在生活的四个方面(身体、社会/情感、智力、精神)更新自己。这将增强他们实践其他有效习惯的能力。 | 把自己累的精疲力尽。低效能人士没有自我更新、自我改善的规划,最终失去了过去拥有的锋利刀刃(竞争力) |